久久久久久A亚洲欧洲AV冫_国产成人av在线影院_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欧美老妇小说_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

【那些年,那些人】陳志列:研祥高科的“王道”

  發軔于五個年輕人、兩間民房的一家民營企業,在硝煙彌漫中的IT行業,短短的十幾年間,迅速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工業計算機企業,打造出全球特種計算機行業最大且最具競爭力的生產研發基地。

  研祥———這家國人并不熟知的本土企業,目前已經成功打敗國人熟悉的德國西門子、美國通用等跨國企業,成為中國第一、世界第三的特種計算機龍頭。是怎樣的力量造就了這間非比尋常的企業?是怎樣的基因締造了這樣非同凡響的成功?羊城晚報記者日前專訪了研祥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志列。

  

樹立名頭

  “發明”出“工控機”這個新名詞,被收入中國工業計算機“族譜”

  “研祥17年的發展歷史,就是一部不斷追求創新的歷史”,臉上始終保留著書卷氣息的陳志列,看上去并不像一個鏖戰商海的老手,回顧研祥一路的發展歷程,他頗有感慨。

  1991年,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畢業的陳志列,被當時所在的公司借調到深圳。1993年,陳志列被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后掀起的創業熱潮“卷”下海,在深圳正式注冊成立研祥機電實業有限公司。

  上世紀90年代初,一臺碩大無比、靠四個輪子推動的美式工業計算機售價高達45萬元人民幣,即使是臺灣生產的機器售價也要二三十萬元人民幣。“當時,只有一些大型企業才有條件使用這種工業計算機”,陳志列回憶,大部分國內企業對其知之甚少,這個新興事物甚至沒有自己的“名頭”。

  “1989年,IBM最早把這類產品引入中國,稱作‘工業PC’,但到底什么是‘工業PC’?很多人不明白。”陳志列說。于是,研祥“發明”出“工控機”這個新名詞,這不僅成為了業內的通用說法,而且被收入中國工業計算機“族譜”,同時,也催生出龐大的“工控機”行業。“一個新的技術、一個新的行業,最先的一撥人”,陳志列總結。可以說,研祥打開了中國特種計算機行業的大門,是中國特種計算機行業的鼻祖。

  

志在第一

  “如果有那一天,我想不光我一個人,我們所有人都愿意干到死”

  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,其小時候有個關于“斧子”的著名故事;在創業之初的研祥,陳志列也有過難忘的“錘子”經歷。

  一次,在德國為了布置展會,陳志列到一家商店里購買錘子。當時售貨員問他:“您要質量好的還是質量一般的?”他說:“我要質量好的。”于是售貨員告訴陳志列:“那你不要買進口的,進口的質量不都是好的;國產的才是最好的!”

  這話對陳志列觸動很大。在國內,公眾對進口產品的崇拜有時幾乎達到“迷信”的程度,反之對國產品牌的態度卻高度地不信任。陳志列分析,“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,很大一部分是國內企業本身的管理和技術不夠成熟,品牌和消費者之間還沒有建立起一種情感的紐帶”。

  “我說什么時候咱中國的東西,能讓咱中國超市里一個普普通通的售貨員,跟人家老外說,你要買東西,就買我們國產的,進口的東西質量都不太好。我說如果有那一天,我想不光我一個人,我們所有人都愿意干到死。”陳志列說,“錘子”讓他更強烈地感受到一定要打造自己的民族品牌,要將研祥打造成為中國工控機的第一品牌!

  

高端路線

  對于研祥從事的行業來說,價格戰是完全沒有用的,關鍵在于技術

  與普通中國企業發家慣用“價格戰”開疆拓土不同,“研祥的產品在中國市場價格最貴,在國外市場也是最貴之一,研祥決不走低價路線”,陳志列語氣堅定。這其中,他有一個銘刻于心的故事。

  1998年,陳志列帶隊參加一個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展銷會。“我們在那兒搭了個展位,然后就來了兩老外,一看就是內行客戶。他們不需要我介紹什么功能,一看就懂,而且不說多少錢,是真正的買家。我盤算了一下,當時這個產品在中國賣250美元,但我知道美國賣得貴,咬了咬牙,報價470美元。”

  兩個老外放下東西就離開了。片刻之后,兩位臺灣同行來到攤位前告訴他,剛才的客戶來自美國海軍在圣地亞哥的一個單位,這個東西在美國賣950美元,他們認為再低也不可能低于870美元。“如果太低,他們認為你根本是不可信的,470美元的東西能跟950美元的一樣嗎,摧毀了人家很多價值觀啊。”

  頭一次出國,就摔了這次很重的跤。陳志列明白了,對于研祥從事的行業來說,價格戰是完全沒有用的,關鍵在于技術。若干年后,研祥終于重新“撿回”這個客戶,同樣的產品基礎上加多兩個功能,價錢賣到1500美元。不過,當年一模一樣的產品對方卻無論如何也沒有采用。

  

唯一選擇

  “想在國外品牌、臺灣品牌的包圍圈中夾縫求存,只有創新一條路”

  創新是企業的生命線,這句話在研祥不是一句空話。“不論是打造自主品牌還是自主技術,創新是根本!”陳志列說。

  據了解,研祥目前每年超過10%的銷售額投入到了研發中。而在研祥早期起步時,研發的投入比例更高,甚至幾乎占去了銷售額的一半。業內人士分析,目前中國企業一般在研發上的投入只有約2%,研祥在研發上的投入比例,不僅在中國,就是在國際上,也稱得上名列前茅。

  對于研發上大手筆砸錢,研祥內部曾引起很大爭議。三四年前,研祥在技術上已達到行業先進水平,陳志列決定對研發隊伍擴編,計劃將幾百人的研發團隊擴編成千人的龐大陣容。這一想法在研祥內部引起不少人質疑———將原有的研發擴編幾倍,首先將帶來幾倍的成本增加。企業現有產品已基本滿足市場需要的情況下,深層次研發是否必要?

  2008年,這個爭議得出了回答。金融海嘯席卷全球,無數企業倒下,研祥卻在這一年實現了100%的增長。“客觀上說,在特種計算機領域,1995年以前技術一直掌握在歐美或臺灣企業手中。研祥從出生那天,就成長于血雨腥風之中。這樣的生存環境決定了研祥要想在國外品牌、臺灣品牌的包圍圈中夾縫求存,只有創新一條路”。陳志列分析。

  

沒我不行

  和外國品牌產品真刀真槍比拼下來,90%的故障來自外國產品

  “對于研祥這樣的高技術企業來說,只有創新才能締造自主技術和自主品牌,才能獲得定價權”!陳志列一針見血,“也因此才能站到價值鏈的最高端,這正是廣東人說的‘喝頭啖湯’”!

  據了解,目前研祥旗下產品100%自主研發。技術不僅為企業帶來定價權,帶來更高的毛利,更形成了技術性排他屏障,在競爭中“沒我不行”。在深圳地鐵一期運行時,研祥公司和外國品牌產品各占一半,然而真刀真槍演練下來,90%的故障來自外國產品。深圳地鐵二期到四期建設,全部采用研祥公司產品。

  研祥的創新,對同行產生強烈震動。昔日,工控機被歐美、臺灣品牌把控,售價數十萬元人民幣;如今,同等性能的產品售價只需兩三萬元人民幣。民族企業創新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可見一斑。

  “傳統產業在全球范圍內不斷遷徒,尋找成本低洼地的候鳥經濟并不適合珠三角。珠三角傳統產業拼成本、拼價格,可以暫時賺取產業鏈上最微薄利潤,但長遠看,他們可能連最低的利潤都很難賺。因此,廣東提出的轉型升級是經濟必然”,陳志列認為。

  陳志列領導的研祥,不僅身體力行技術創新,而且引領管理理論創新,開創了國內管理學屆著名的“非經典管理”理論。“打左輪、打右輪,就是不許踩剎車”!就是其中的一句名言。

  “當面對一個丫字型路口的時候,一般人的反應是停下來,向上一級匯報,讓上一級做出決定”,陳志列邊解釋邊在紙上畫出草圖,“但研祥的要求是,打左輪、打右輪,就是不許踩剎車!研祥17年的經歷證明,只有決定由開車的人(一線遇到問題的人)自己做出來,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”!

  陳志列說,“打左輪、打右輪,就是不許踩剎車”實際上就是“允許工作做錯,不許拖延不做”。在陳志列看來,一個創新的企業必須具備“寬容失敗”的基因。“一個企業不能寬容失敗,創新只會是一句空話!而‘寬容失敗’———只要你把這點做到了,這個團隊就一定是一個創新的團隊”!

  

鏈接:期待無錫成為“中國硅谷”

  行色匆匆的陳志列,一旦坐定,立即展現出直截了當、毫無掩飾的干練風格。性格豪爽的他,語言斬截,思路開闊,很健談。

  陳志列身上有一種氣場,渾身散發著一種干事業的正能量。起步于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深圳,在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線打拼多年,他在特種計算機行業開拓了自己的一番事業,牢牢地掌握著這個行業的話語權,如今回過頭去回顧曾經的創業往事,陳志列顯得意氣風發。

  在深圳創業成功的陳志列,一直以來對家鄉無錫關注頗多,他看好無錫的發展前景,為近年來無錫相繼啟動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點贊,期待無錫能夠成為中國科技創新的高地。

  

厚植沃土讓“中國硅谷”生根發芽

  在江蘇發展大會無錫鄉賢懇談會上,全國政協委員、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志列提議,深圳工商聯與無錫工商聯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,兩邊的經濟發展有很多可以合作的地方,可以互相推動、互相促進。他同時建議港、深、錫可以做一些三方戰略合作的安排,進行一些實質性的工作推動和雙方定期的制度化往來。對此,在場的不少企業家深以為然。

  目前,研祥集團正在和新吳區江溪街道合作,一起申請國家級科創綜合體項目、創新創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。

  他最關心的還是家鄉的科技創新事業。陳志列以深圳的發展經驗作為參照,他介紹,深圳除了具有改革開放、毗鄰香港以及作為移民城市等天時、地利、人和等優勢外,更重要的是歷屆政府一直不遺余力地發展高科技產業。

  當其他城市還在費盡心思地吸引外資投資時,深圳很早就開始扶持本土的民營科技企業,為發展高科技產業騰出空間。并且,深圳是“小政府、大社會”,政府非常克制,對企業的管理分寸拿捏得非常老道,從制度上鼓勵和保障創新。

  “90%以上的科研人員、研發機構、研發資金、研發成果及產業化都在企業,錢用到了刀刃上,這個方向是一直都沒有偏離的,所以高科技轉化為生產力、高端就業、稅收和GDP,成為深圳的支柱。”陳志列說,這才是城市最核心的競爭力。

  在長三角乃至全國的競爭中,無錫的機會在哪里?

  “大家應該注意到,美國的硅谷并沒有出現在紐約這類的大城市,為什么?因為科技創新在起步階段承擔不起這些大城市的高成本,反而會選擇一些距離大都市不太遠的中小城市,這就是無錫的機會。”陳志列說。

  參考發達國家經驗,硅谷不僅處在航運中心城市與大學集聚城市的“丘陵地帶”,而且還需具備一定的房價優勢。比如美國的硅谷就處在洛杉磯和舊金山兩座城市的“丘陵地帶”,洛杉磯是一個港口城市和金融城市,舊金山則高校云集,是斯坦福大學的所在地。無錫電子信息產業基礎雄厚,物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較快,且正好處于上海這樣的國際航運、貿易、金融中心和南京這種大學集聚城市中間的“丘陵地帶”。同時,世界級的蘋果、谷歌公司的車庫創業故事,驗證了發展硅谷所需的低房價規律,而無錫目前的房價相對低于周邊的上海、蘇州和南京,適宜大學生創新創業,適宜為打造“硅谷”儲備技術工人,因此他建議無錫利用這樣的區位優勢,打造“中國硅谷”。

  

把握特種計算機的世界話語權

  無論是對于企業創新還是為家鄉發展建言,陳志列都有獨到的見解,獨特的眼光和視野來源于他在產業發展一線多年的思考和積累。

  1990年,陳志列從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系碩士畢業,被分配到北京航空部的設計院。

  不久,設計院在深圳成立了一個窗口單位,陳志列被派過去負責工業控制計算機的工作。1992年3月3日,他正式到深圳工作。很快,小平南方視察的消息傳遍了神州大地。下半年,深圳掀起了海內外投資創業的高潮,新鮮事物層出不窮。“有一天,我和5個老朋友、老同學吃飯,他們每人給我遞了一張名片,我一看,頭銜都是‘董事長兼總經理’,都創業了。他們鼓勵我說:‘老陳你也創業吧。’”陳志列說。

  陳志列沒有猶豫,決定下海。但家人都反對他扔掉國家機關干部這個“鐵飯碗”,而且他當時拿的是雙份工資,加特區補助每個月有2500元,在當年是一筆不小的數目。單位同事們很詫異,領導也勸:創業的風險實在太大了。

  但在那種創業激情四射的氛圍里面,陳志列無法置身事外。1993年,陳志列找了其他4個朋友搭檔,創立了“研祥”,研究生發祥地的意思。干的是老本行——工業控制計算機。實際上它在國外也是新興事物,最早于1987年誕生于美國。企業早期做的是國外產品在國內的代理業務,一步步積累了第一桶金。

  1998年,一位同學從北京來深圳參加一場名為“高新技術與資本市場”的研討會,陳志列一起去參加。在研討會上,與會的經濟學家、大學教授、證監會的官員以及香港嘉賓輪流高談闊論。陳志列費了一番功夫才聽懂:發展高新技術,光用自己的錢是不夠花的,還得學會在資本市場融資,那就是上市。這場研討會改變了陳志列的發展方向。

  當上市的計劃還只是一幅草圖時,1999年10月,首屆高交會開幕了。它除了是一個技術產品的展覽會,還是高新技術與資本市場的“聯姻會”。當時深圳第一家創業科技投資公司(俗稱“創新投”)剛成立,在高交會前幾個月,“創新投”找到陳志列,說政府要投資高科技企業,但只做小股東。首批簽約的有6家公司,研祥是其中之一。

  “創新投”按照“研祥”公司的估值,投了2000萬元,占12%的股份,這也意味著政府間接承認研祥的市值為2億元。對于注冊資本不到100萬的“研祥”而言,這無疑是注入了一支強心劑,底氣大增。

  當時,由于在國內A股市場IPO花費的時間比較長,按照政策法規,“研祥”選擇在港交所剛設立不久的創業板H股上市,拿出25%的股權進行融資,后來又轉到了香港的主板。“研祥”是國內第6家登陸H股的民營企業。

  上市是研祥發展的重大轉折點,它一方面解決了原本融資速度趕不上公司發展的問題。另一方面,在上市前,去參與項目的招投標,都要準備一沓厚厚的資料;在上市后,去投北京一個地鐵線的標,只要說是香港上市公司以及股票代碼是多少,在資質審查這一塊就不再需要提交一堆冗雜的材料,很快就通過初審環節。

  隨著多年的發展,研祥成為了國內最大的特種計算機(即工業控制計算機與軍用計算機的統稱)自主研發和制造企業,目前躋身全球三甲。除了人們平時隨處可見的民用與辦公用計算機,特種計算機同樣可謂無處不在——它廣泛應用于鐵路、公路和樓宇的電子監控、ATM機、POSE機、加油站等,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;但又無從可見,作為核心部件,它被放置在設備的內部,研祥是“嵌入式”的,跟英特爾一樣,是“Inside”,是“隱形冠軍”。

  目前研祥已有超過600項發明專利和近千項非專利核心技術,100%都是自主知識產權,目前國內外市場份額分別是25%和75%,全世界有超過100個國家在應用研祥的產品。

  

“我們的根永遠在無錫”

  江蘇發展大會無錫鄉賢懇談會期間,我市為海內外無錫籍知名人士、高層次人才,組織了圍繞新興產業、名人故居和工商文化、山水和尋根之旅等多個主題展開的參觀考察。

  主題考察期間,從錫繡工作室走出來,陳志列直言“很震撼”。陳志列11歲隨父母從沈陽回到老家無錫,15歲離開,雖然在無錫生活的時間不長,但有關故鄉的記憶始終清晰。鄉賢懇談會主旨發言時,陳志列還操起了一口無錫話,雖然說起來語速并不算快,但是家鄉方言的味道還在。

  陳志列在無錫雖然只生活了短短幾年時間,但是無錫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社會風俗習慣深深地影響著他,他身上既有北方人的豪爽,又有著南方人的細致和韌性。“我們家住在大婁巷54號,離三鳳橋很近,熱鬧,生活方便,經常去三鳳橋吃飯,醬排骨、鳳爪、翅中、醬牛肉等非常好吃。我家附近還有一個湖光照相館。”

  位于錫城市中心的大小婁巷歷史悠久,是無錫兩大名門望族秦氏、談氏的世居之地。這里人文底蘊深厚,即便到了今天,從巷邊一些不起眼的門庭走進去,雖然建筑老舊甚至破敗,但里面赫然會有一些三進、四進甚至五進的大宅子,特色鮮明。這些“最無錫”的地方,給少年陳志列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
  回到無錫,深切感受到了家鄉父老對遠離家鄉游子的熱情、體貼和關照,也聽到很多關于家鄉建設令人振奮的消息,真實感受到了家鄉一日千里的變化。陳志列說,無錫自古是魚米之鄉,人杰地靈,不僅風光秀美,人民聰明勤勞,也是中國民族工商業的搖籃,是蘇南模式的發祥地。無錫的繁華、無錫實業的扎實,無錫現代市場經濟意識的先進性,在國內是數一數二的。

  這次回來,陳志列買了惠山泥人、宜興紫砂和錫繡,這些江南特產上凝聚著家鄉的特色,看到它們就想起家鄉。陳志列感嘆,無錫有著深厚的工商文化底蘊,老一代民族企業家實業救國,當今的無錫人也在走著一條實業報國之路。陳志列認為,不管過去還是現在,有家國情懷的實業家很多。

  在薛家花園里,陳志列參觀后感嘆:“以前來無錫,總是來去匆匆,這是我第一次參觀薛家花園。看到了一種傳承。”

  陳志列介紹,此前他曾到濱湖區蠡湖街道陳莊村尋根,當地的老人帶來了五大本陳莊家譜,里面記錄了上千名陳莊人的姓名,最早上溯到清嘉慶年間。

  “看了非常感動,我們的根永遠在無錫。”陳志列希望自己能夠推動無錫市陳姓族譜的編纂,也計劃在無錫規劃類似陳氏祠堂的項目,傳承家族文化。如果成功,一定可以吸引更多海內外陳姓人士多回家鄉看看。

推薦